-
汪涛:疫情冲击升温,下调经济增长预测
汪涛:政府不会为实现5.5%的目标而倾尽所有、采取全面激进的刺激措施,因为该增长目标是在本轮疫情暴发和俄乌冲突之前所制定的,并没有考虑到这些额外的经济下行压力
-
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
赵波:按照现有的疫情防控力度,如果奥密克戎疫情能够在未来2-3个月内清零,中国2022年GDP增速将下降1.3-2.0个百分点,这显然对于5.5%的增速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
-
物流困局,症结不仅仅在疫情
物流受阻的直接原因是疫情引起的道口关闭、货运人员管控等,背后却反映了一个深层次问题:政出多门,条块分割。各地规则接口不一样,市场被行政区化割裂,小市场微循环特征凸显
- 化解供应链安全风险,如何强链补链
-
程实:化解供应链安全风险:一是丰富原材料多元化供应渠道,降低供应链脆弱性;二是突破关键技术受制约局面;三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,消除区域壁垒
- 要为长期投资下降做好准备
-
滕泰:如果面对着已经转变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,我们手中却只有传统的决策观念、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,那就会拿起过时的稳增长工具基建投资,来应对后基建时代的问题,可能旧问题没有解决,又持续带来新的问题
新冠疫情、失业和社会救助:中国与欧美的比较
文|张丹丹 05月20日 17:34在总结各国应对奥密克戎疫情举措成功和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,实事求是地调整和优化未来的政策是降低失业率、实现既定经济增长目标的最重要举措
彭文生:针对性非对称降息,稳地产信号明确名家
彭文生 05月20日 16:55这是LPR改革以来,5年期LPR的单次最大降幅,也是首次非对称降息中偏向5年期,释放明确的稳房价、稳预期信号。往前看,稳地产需求端政策仍有宽松空间,供给端政策更为关键
跳出传统思维,寻找更直接稳就业路径名家
章俊 05月20日 15:20当稳就业压力明显上升,但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因果关系变弱的时候,应该跳出传统思维,政策重心应尽早转从稳增长转向稳就业,寻找更加直接有效的稳就业路径
蓝皮书:要避免过早和过快“去工业化”
文|财新 周东旭 05月20日 14:20中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,但还并没有全面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和后工业化社会,决不能因为工业化基本实现,就认为工业化任务已经完成,过早或者过快“去工业化”
王永利:央行政策利率与市场基准利率名家
王永利 05月20日 11:59央行直接调节的是政策利率(如MLF的利率),由此间接影响而非直接决定市场利率(如LPR)。应避免把LPR的上调或下调说成是“央行上调或下调贷款基准利率”,或简单说成是央行加息或降息
欧洲经济的三重大山名家
程实 05月20日 08:10受到疫情反复、俄乌冲突和偏紧的劳动力市场三大因素影响,欧元区和英国平均通胀水平今年预计将显著抬升。尽管目前数据并未显示欧洲存在经济衰退的迹象,但高通胀压力持续势必将增加未来欧洲经济实质性的“滞胀”风险
中国外汇储备的前世今生和当前面临的安全挑战
文|余永定 05月19日 14:39人民币国际化是值得追求的目标,但是,人民币国际化是个长期过程,远水不解近渴。关于中国外汇储备,我们现在所能做的事情基本上是“亡羊补牢”。关键是正确理解和落实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方针
中小企业修复越来越慢,专家建议改变“小步慢走”方式
文|财新 周东旭 05月19日 13:38应该旗帜鲜明地在成本对冲、需求不足等重点问题上加大扶持力度,而不只是用技巧性的政策